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及规定
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及规定
引言:在司法实践中,提交证据是一至关重要的程序。当一方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时,会对诉讼的进行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本文将探讨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及规定。
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
逾期提交证据是指当事人未按照法院规定的时间将证据提交给法院,而导致此证据无法被法庭受理或审理的情况。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丢失证明力:逾期提交的证据将失去法律上的证明力。根据我国的证据规定,逾期提交的证据在审查中将被视为无效证据,无法作为判决事实的依据。
2. 不能申请补充证据:如果一方当事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证据,就无法再向法院申请补充证据。这将对事实的查明和法院的审理产生重大影响。
3. 推定不利:法庭可能会对逾期提交证据的一方做出不利的推定。法院有权根据诉讼行为和证据提交的时间来认定一方当事人的诚信度,进而对其进行不利的判断。
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民诉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原则上,法庭会给予当事人一定的合理时间来准备和提交证据。但对于没有正当理由逾期提交证据的当事人,法院将不予受理。
2. 当事人应当在法庭指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如果需要期,当事人应当向法庭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
3. 法庭有权根据案情的复杂程度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补充证据。但即使法庭允补充证据,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围内完成。
逾期提交证据的理由
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材料准备不充分:当事人可能因为时间紧迫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充分准备和收集证据。
2. 证据发现:有时候某些重要证据可能在诉讼进行中才被发现,这可能导致逾期提交的情况。
3. 证据变动或毁损:某些证据可能在途中损坏或丢失,导致当事人无法及时提交。
逾期提交证据的后果罚款依据
我国《民诉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存在逾期提交证据的行为,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对其处以罚款。具体的依据包括:
1. 逾期提交证据的情节严重程度。
2. 逾期提交证据是否对案件审理造成了实质性的误或不利影响。
3. 是否存在恶意逾期提交证据的行为。
概括:
逾期提交证据对诉讼进行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逾期提交的证据将失去证明力,无法申请补充证据,法院可能对逾期提交证据的一方做出不利推定。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法院有权决定是否对逾期提交证据的当事人处以罚款。因此,当事人务必要遵守法庭规定的时间限制,及时提交证据,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当事人应该做到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为证据准备不充分或其他原因导致逾期提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诉讼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证据的作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精彩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评论